“经济总量超2.2万亿”“常住人口超2100万”“迈入超大城市行列”“市场主体超389万户”……成都,这座朝气蓬勃的城市,处处涌动着创新的活力和奋斗的热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一直以来,成都抢抓“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高校65所、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86家的成都,是创新资源的“富集地”。
一方面,成都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突破,深入推进制造强市建设,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动力持续提升,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高端软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前瞻布局前沿生物、先进能源等未来产业和新的增长引擎,制造业整体发展能级和竞争优势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成都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断链接国际创新资源。在成都开放创新的优势之下,通过举办重要国际会议、双边合作、来蓉考察投资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交流活动,形成“引进来”、“走出去”的良性循环,促进双向创新、协同发展。
创新引擎,澎湃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在于加速推进科技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成都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布局“大装置”、集聚“国家队”,加快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高标准打造实验室体系,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在蓉揭牌,创新策源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核心技术的攻破是创新的前提,成都锚定产业科技创新方向,聚焦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出台《成都市进一步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前沿技术,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以产业建圈强链为思路,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733.26亿元、同比增长16%,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首批建设备案40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带动产业持续向上,城市持续向前。
持续优化,为企业稳健发展蓄势赋能
科技创新,在于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好的环境让企业发展的劲头更足。成都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统筹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策要素“一网通享”、企业诉求“一键回应”、经济运行“一网统管”,促进重点片区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外商在蓉敢于投资、做大做强。
高度重视国际营商环境的打造。随着外来企业的不断落户,重大项目签约、动工、开工投产的景象热火朝天,成都各版块也在持续加大查漏补缺力度,旨在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出台系列促进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实招、硬招、新招,创设新引进国际中小企业及中介机构到资奖励、重大外资项目到资奖励,聚焦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出台《成都市进一步推动外资扩量提质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拟出台《成都市鼓励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的规定(试行)》,完善外企投资保护等方面细化政策措施,促进外资稳增长。
共赴盛会,吹响科技创新“集结号”
10月27日至31日,由成都医学院、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二十余家成都企业和科技型创新机构组成的代表团将在新加坡开展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学习考察期间,代表团将参加新加坡创新与科技周(SWITCH),深入新加坡科创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学习先进科创理念,寻求更多合作机会。
为进一步壮大成都科技创新“朋友圈”,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主办的2024中国(成都)-新加坡国际科技对接交流会将于10月28日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会议展览中心L3 Cassia Junior Ballroom 3211–2 & 3311 – 2举办。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紧扣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生态“建圈”,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开展交流合作,致力于搭建成都与新加坡科技创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的桥梁,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延伸壮大。
大会上,将进行重点项目签约。大会还将集中展示成都的科技创新环境、产业政策等最新资源要素。希望通过更深层次的交流互鉴,推进和落实成都与新加坡在科创技术、市场、投资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加速新加坡企业、研发机构落户成都、开展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促进合作的落地实施。
智汇成都,同享发展机遇,共创科技未来。10月28日2024中国(成都)-新加坡国际科技对接交流会,我们不见不散!
发表评论